1、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它是一项实践活动,是作为一个新闻人应该有的责任.传播无处不在,此时此刻我正是在从事一种传播活动。
2、读后感: 《参与感》这本书真实的记录、总结和分析了小米在营销上的工作,不同于其他一些营销学和成功学的书籍,空洞没有内容。它的实用性强,很多东西我们学广告的都可以借鉴学习,比如新媒体运营方面。
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个最初起点———“人民报刊思想”,认真研究其实质、核心,对于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有着重大意义。
彼德森与社会责任的理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美国伊利诺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彼德森执笔了“社会责任传播理论”这一部分。自由主义者认为,大众媒介的目标在于反映世界的全貌,加之人的理性可以把真理从谬误中分辨出来,因此报纸可以发表伪善、虚假的意见、观点等。
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在报刊自由理论弊端爆发的背景下提出来的,随着资本主义竞争转为垄断,报刊的自由注意理论的弊端就暴露的越来越明显。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就是这种弊端的总爆发,正是有鉴于此,一些人便提出了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以弥补自由理论的缺陷,修正自由理论的弊端。
新闻学概论绪论名词解释: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大众文化往往通过大众化媒体(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来传播和表现,尽管这种文化暂时克服了人们在现实中的茫然和孤独感以及生存的危机感,但它也很可能大大降低了人类文化的真正标准,从而在长远的历史中加深人们的异化。
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在美国Augustana 学院和法国巴黎高师哲学系做访问学者。
可以说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在法西斯德国和消费主义的美国这两种典型的社会环境之中形成的。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了解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或观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和界定。
陆扬的著作大众文化理论修订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在2008年1月正式发行,其国际标准书号为9787309058406,对应的十位号是7309058402。全书共158页,小巧轻便,重约0.198公斤,非常适合携带阅读。定价方面,读者需要准备人民币100元来购得这本书。
定义三,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普及的、面向工农兵的大众文化;毛泽东提出或集中代表的“大众化”及“化大众”的革命文化理论与实践。定义四,资产阶级的国家意识形态,一种以标准化、陈腐老套、保守主义、虚伪、满足浮华幻想的、受操纵的文化工业产品为标志的文化。
从三四十年代的霍克海默阿多诺,到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马尔库赛都没有忽视对大众文化的宙视。尽管他们多次声称针对的是发达工业。5,国家的情况,然而随着席卷全球的现代化进程,媒体的高普及率、传播手段的高覆盖率,早已将全球联为一体,西方文化渗透到了每个角落。